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
  • 549阅读
  • 1回复

为什么说四十岁,生活才刚刚开始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大花
离线

头衔: 侠客
Uid: 9000 尚未绑定靓号,此帐号可能会被系统回收
性别    美女

 发帖   175 (帖)

 精华   1 (帖)

 派币   1518 (枚) [存]
 威望   298 (点)
 贡献   314 (点) [邀请]
 彩钻   0 (个)
 在线   114 小时
 注册   2021-06-18 
荣誉勋章

查看勋章介绍
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2021-07-07
7月5日,俄罗斯著名导演、演员弗拉基米尔·缅绍夫因感染新冠病毒逝世,享年81岁。30多年前,缅绍夫执导的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》是世界影坛的经典之作,该片也曾在中国上映,曾引起过巨大轰动。

在我的记忆中,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》是这样一部神奇的电影:根据它,人们可以分为两类——看过它的,和没看过但听过它的。这足以说明该片的闻名遐迩。

作为一部前苏联电影,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》是继《战争与和平》之后,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的作品。它的情节很简单:一名十七岁的女工卡捷琳娜冒充教授的女儿,与电视台摄影师拉奇柯夫相恋并怀孕,后被抛弃,成为单亲妈妈的她,勇敢面对挫折并重新追求新生活的故事。

电影影响巨大,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展示了女性的成长,年轻人在享受与拼搏、爱情与事业之间的挣扎,还有性别和教育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等,它至今仍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芒。

“到四十岁,我才觉得生活刚刚开始”,这是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,它是卡捷琳娜成长为一名大工厂厂长并再次拥有爱情之后,对拉奇柯夫所说的一句话。这句话也成为影片贡献的第二个流行语——第一个就是电影名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”。除了在诸多影视作品中被无数次写进台词,它也在现实生活里不断被人们引用、改用,尤其被不少中年人引为人生格言。

现在回想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》,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人生感悟,与我也有诸多重叠之处。十七岁的时候,我也有着卡捷琳娜式的心态,有着属于年轻人的虚荣与无力感,对未来充满向往,但对如何走好自己的路缺乏办法。相信这也是无数年轻人,生命中都有过的一种体验。能不能把这种体验转化成向上的动力,成为一道“分水岭”,把不同的人,引向不同的方向。

从十七岁到四十岁,对于每一个人而言,都是段艰难的岁月。除了要应对社会向一名成年人不断压来的责任与义务之外,还要直面内心的软弱、动摇、颓废等。可以说,这段时间,是属于锻造一个人必不可少、至关重要的过程。在经过持续的捶打之后变得强大,还是“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趴下”,逼迫着每个人作出选择——是高于生活,还是屈服于生活。

我年轻时不相信“四十不惑”。对四十岁的到来,既没有什么期待,也没什么恐惧。但真到了四十岁那天,还是发现自己与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很大差别:

因为经历了许多事,所以见怪不怪;因为认识了很多人,所以知道了真朋友在哪里;如果觉察到内心的浮躁,很快会顺着一条清晰的线索找到根源,并像一名消防队员那样将之熄灭;遇到琐事也有愁苦的情绪蠢蠢欲动,但早已一身武艺,可以把这愁苦手起刀落;遇到开心的事则相反,尽可能在不夸张的前提下去扩大、扩散它……

四十岁后的卡捷琳娜,是稳重而端庄、诚实而朴素的,她从温室里的一朵花,变成了狂野中的一棵树。树没有花的香气与颜色,但却有扎根大地的踏实,和不断向天空生长的愿望。这是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》无论当年还是现在,都会被喜欢、被记得的原因。

“一切不会顷刻出现,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/莫斯科不相信眼泪,只相信爱情/在银白色的原野上,到处有绿树的身影/行人从莫斯科得到温暖,大地给小树深情……”影片的主题曲《亚历山德拉》,当年风靡一时,现在在网上仍有很多人喜欢。

如今,它的导演离去了,但作品的影响力会一直都在。愿现在的年轻人,能对应当下的心情,面带微笑地去重温这部电影,得到一些启示。

来源:澎湃新闻
请给我的帖子送: 鲜花[101]  鸡蛋[0]
小情绪的作祟
离线

头衔: 侠客
Uid: 244 尚未绑定靓号,此帐号可能会被系统回收
性别    美女

 发帖   624 (帖)

 精华   0 (帖)

 派币   519 (枚) [存]
 威望   354 (点)
 贡献   350 (点) [邀请]
 彩钻   1 (个)
 在线   253 小时
 注册   2021-06-18 
荣誉勋章

查看勋章介绍
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2021-07-08
很好的文章
请给我的帖子送: 鲜花[600]  鸡蛋[0]
快速回复
限100 字节
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,再选择上传
 
上一个 下一个